土耳其自1926年實施新的民法后,廢除了一夫多妻制,法律規定男女平等享有宗教、婚禮、離婚和兒童監護權等權利,婚禮不再像共和國成立之前由阿訇主持。根據土耳其法律規定婚姻必須非宗教化,但實際上現在只有40%的婚禮是世俗性的,50%是宗教和非宗教的混合式,10%仍是按宗教儀式非法舉行的。法定結婚年齡男女均為18歲。盡管已廢除一夫多妻制,但在個別地區的農村,一夫多妻現像仍然存在,約占全國家庭的3%左右。
在大城市中,受現代文化的影響,婚俗發生了很大變化,整個婚姻過程已經簡化,少了許多繁文縟節。但在中小城市特別是農村,傳統習俗仍較盛行。首先,想求婚的男方家庭從親朋好友中挑選幾個婦女作媒人去女方家拜訪提親,具體時間不通知女方家。為的是看看姑娘干家務是否麻利。當然女方在姑娘到了當婚的年紀,也隨時作好迎親隊伍到來的準備。第一次相親是一般不正式提親,但實際上都心中有數,只是心照不宣而已。如果第一次未遭拒絕,第二次再去大體上就可決定這門親事。一旦女方的人說:“如果這是真主的旨意,那我們也沒什么說的”,這就意味著同意這門親事。相親也就到此結束。如果女方不愿結親,為防止男方再來,常常會托捎話給男方,說:“我們某日會給答復”,這意味著以后的答復將是否定的。
在農村,如果女方家長同意男方的求婚,下一步就要定親,以正式確定男女雙方的關系。雙方選定一個晚上,男方的父親帶一干人來到女方家中,男女分開就坐。雙方經簡短寒暄就進入正題,男方父親會說:“根據真主的旨意和先知的啟示,我請求你把女兒嫁給我們家小子,希望你能答應。”女方父親的回答是:“要是真主已為他們兩人寫好八字的話,我們家絕不會破了這個規矩。”接著男方家長會說:“那就讓萬能的真主同意我們為他們舉行婚禮。”然后兩家的人同時說:“阿門,祝愿這門親事萬事如意。”為了表示重視,女方要設宴款待男方來人。但在定親時只能喝甜果汁,以預示婚姻將是甜蜜的,而所用的糖要由男方帶來。也有些地方喝咖啡。在婦女們的圈子里,未來的新娘要出來吻每個人的手。而男方的人則要給姑娘送第一份禮物。未來的新郎不得參加定親儀式。午餐后由未來的婆婆或男方的女親戚把事先買好的訂婚戒指給新娘戴止。定親后男女雙方可以見面,但在比較保守的家庭里,見面需經家長同意,由親友陪伴才行。
在城市里,婚禮則較為簡單,但也需要一個訂婚儀式,新郎帶著兩人的訂婚戒指,用紅布條拴在一起,前往新娘家。女方邀請一些親朋好友以及位德高望重的穆斯林在場,儀式開始后該長者要問男女雙方一些問題,如:“你會忠于對方嗎?”“你愿與對方生死與共嗎?”等等,男女雙方則在安拉面前發誓。然后由長者用剪刀剪開紅布條,把戒指給兩人戴上,并把紅布條交給親朋中的未婚者,意味著這將給他或她帶來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