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索非亞大教堂由君士坦丁大帝首建,當時拜占庭帝國正處于鼎盛階段。作為世界上十大令人向往的教堂之一—圣索非亞大教堂與藍色清真寺隔街相望。圣索非亞教堂恢宏無比,充分體現出了卓越的建筑藝術,從而也成為了后來伊斯蘭清真寺的設計模板。拜占庭帝國衰落后,圣索非亞大教堂已轉變成了供奉安拉的土耳其清真寺。圣索非亞大教堂是屬于基督徒和穆罕默德信徒共有的一個宗教博物館。

藍色清真寺的對面是歷史悠久的圣索菲亞大教堂。圣索菲亞教堂由君士坦丁大帝始建于公元325年,后受損于戰亂,公元537年查士丁尼皇帝為標榜自己的文治武功進行重建,它作為基督教的宮廷教堂,持續了9個世紀。公元1453年6月,奧斯曼土耳其蘇丹穆罕默德攻入了君士坦丁堡,終于走進了他朝思暮想的圣索非亞大教堂。他下令將教堂內所有拜占庭的壁畫全部用灰漿遮蓋住,所有基督教雕像也被搬出,并將大教堂改為清真寺,還在周圍修建了4個高大的尖塔,這就是今天我們看到的圣索非亞大教堂的面貌。
布局屬于以穹隆覆蓋的巴西利卡式。中央穹隆突出,四面體量相仿但有側重,前面有一個大院子,正南入口有二道門庭,末端有半圓神龕。中央大穹隆,直徑32.6米,穹頂離地54.8米,通過帆拱支承在四個大柱敦上。其橫推力由東西兩個半穹頂及南北各兩個大柱墩來平衡。內部空間豐富多變,穹隆之下,與柱之間,大小空間前后上下相互滲透,穹隆底部密排著一圈40個窗洞,光線射入時形成的幻影,使大穹隆顯得輕巧凌空。教堂內部空間曲折多變,飾有金底的彩色玻璃鑲嵌畫。
圣索菲亞大教堂現被稱為阿亞索菲亞博物館,它是拜占庭建筑藝術最出色的代表作,也是歷史長河中遺留下來的最精美的建筑物之一,以其舉世無雙的圓頂著稱,氣勢宏大。在羅馬圣彼得大教堂建成前,它曾是世界最大的教堂之一。